年輕女生坐在馬桶上,排便不順暢,腸躁症使她很苦惱,圖片中央有一捲衛生紙

反覆拉肚子又便秘? 腸躁症會是大腸癌的前兆嗎?

4.4/5 - (5 votes)

年輕女生坐在馬桶上,排便不順暢,腸躁症使她很苦惱,圖片中央有一捲衛生紙

肚子反覆出現腹痛、便祕又腹瀉,腸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其實,這就是腸躁症的典型症狀,因為腸道功能性障礙導致排便次數、形態等習慣上的改變。在台灣,盛行率約為17%~22%之間,而腸躁症的症狀容易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,像是潰瘍性大腸炎、克隆氏症、大腸癌等等。所以,建議大家若是過去三個月出現排便習慣改變,可以先至醫療院所診斷,排除其他相關的腸胃道疾病,才能有效地治療,改善腸躁症的症狀喔!

 

 

腸躁症是什麼?

 

腸躁症,全名為大腸激躁症候群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),是一種腸道功能性障礙,容易出現反覆性腹痛、腹瀉、便秘、腹脹等症狀。目前臨床上還找不到腸躁症確切的成因,可能的原因為腸道過於敏感、身體發炎、情緒問題、食物敏感以及基因遺傳等因素都會誘發腸躁症。也有部分專家指出,壓力大等心理因素也會間接影響大腦控制腸胃道的蠕動,導致食物通過腸道的速度過快或過慢,造成腹瀉或是便祕的情況,使腸躁症的症狀更嚴重。

 

如何檢測腸躁症?

 

我們可以先自覺症狀,腸躁症最常使用羅馬IV標準(Rome IV criteria)來判斷,在過去三個月中,每周至少出現一次反覆性腹痛,並伴隨下列兩種以上的症狀:

 

(1) 腹痛,但排便後疼痛症狀改善。
(2) 排便次數改變,原為每天一次,變成每2~3天排便一次。
(3) 大便形態改變。

 

如果不知道該如何辨識大便的形態,我們可以透過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(Bristol stool form scale,BSFS) 來觀察糞便形態,主要分成七種類型:

 

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,分七種類型,根據球狀形、長條型、水狀型等便便型態看出有無便秘、腹瀉的情況

 

除了透過以上幾種方法自覺是否為腸躁症以外,還是要尋求醫師協助診斷確認,醫師會根據個人病史來判斷,必要時會抽血、照X光、糞便潛血或照大腸鏡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

 

腸躁症會是大腸癌的前兆嗎?

 

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不相同的疾病,病因性也不同,前者是因為壓力大、情緒、食物敏感等因素,後者主要是大腸癌家族病史、飲食習慣差所導致。兩者症狀類似,都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、腹脹以及腹痛,區別就是腸躁症不容易出現血便、體重莫名減輕以及貧血的症狀,若合併出現上述三種症狀,請盡速就醫檢查。

 

但也有國內研究指出,21%的腸躁症患者在五年內會產生大腸息肉。因此,還是建議大家要多留意自身的狀況,定期追蹤檢查,平時也要放鬆心情,減少壓力,並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才能避免腸躁症惡化復發。

 

腸躁症會好嗎 要如何改善?

 

腸躁症並沒有辦法完全根治,但可以透過飲食、日常生活作息、藥物等方式來控制病況,降低發作的機率,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:

 

1. 調整飲食習慣

腸躁症可分為便秘型、腹瀉型以及混和型,根據不同類型,建議的飲食方向也不同,可以參考下圖資訊來調整飲食習慣:

 

腸躁症患者可以根據便便型態改善飲食方式;液態狀便便,多攝取水份、水溶性食物;球狀便便,多攝取水分、高纖維食物;液態、球狀交替出現,放鬆身心,多運動

 

有國外研究指出,採用低FODMAP飲食,約有50%~80%的腸躁症患者症狀獲得改善,而FODMAP飲食就是可發酵性的寡糖、雙糖、單糖以及多元醇的食物,這類特定的碳水化合物容易滯留腸道中,並發酵產出氣體,或使腸道有過多的水分,讓患者出現腹痛、腹脹以及腹瀉等不適症狀,包含以下五類:

 

# FODMAP飲食

1. 可發酵的 Fermentable

無法被腸道消化、吸收的短練碳水化合物,容易被腸道細菌發酵產生氣體。

2. 寡醣 Oligosaccharides

半乳寡醣、果聚糖,部分蔬果類、豆類、穀類、堅果等食物中含有此成分。

3. 雙醣 Disacchareides

乳糖,大部分乳製品皆含有此成分。

4. 單醣 Monosaccharides

果糖,部分蔬菜、甜味劑以及大部分水果含有此成分。

5. 多元醇 Polyols

山梨醇、甘露醇,部分蔬果、人工甜味劑含有此成分。

 

若各種食物的FODMAP總含量小於3公克,就會歸類在低FODMAP飲食中,反之,總量超過3公克,即為高FODMAP飲食。

 

蘿蔔、番茄、堅果、肉類、穀物以及黑巧克力等低FODMAP飲食可以改善腸躁症症狀

 

FODMAP飲食涵蓋較多的食物種類,若完全不食用,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的情況,建議先與醫師討論後,再安排低FODMAP的飲食計畫,而腸躁症患者要避免太辣、太油的飲食,咖啡、酒精也勿攝取過量。

 

2. 良好生活習慣

 

(1) 規律運動

研究指出,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,可以降低腸躁症發作頻率以及減緩症狀。而中強度運動是指,在運動的過程中,能感受到心跳明顯加速,身體有流汗的現象。但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做哪些運動,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類型,像是游泳、慢跑、打球等等。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,除了能改善腸躁症的症狀,對身心靈都有很大的幫助喔!

 

(2) 放鬆身心

壓力大、情緒等心理問題都會是影響腸躁症的因素之一。所以,我們可以找出調解壓力的方法,做一些讓自己能保持身心愉悅,忘卻煩惱的事情,才能有效降低腸躁症發生的頻率。

 

(3) 充足睡眠

國內研究發現,一旦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,腸躁症的風險將提高至1.5倍,也更容易發生腸胃問題,像是消化不良、便秘、胃食道逆流等等。成人建議的睡眠時間為每日7~8小時,大家一定要盡可能地早點就寢,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休息。

 

3. 使用藥物治療

若腸躁症較為嚴重的患者,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透過藥物來緩解症狀,根據不同腸躁症類型,可以參考以下幾種用藥:

 

(1) 軟便劑

適用便秘型腸躁症,此類藥物成分較不刺激,含有植物性纖維(車前子、果膠、燕麥麩)等可溶性纖維,增加糞便體積,使糞便易於排出。服用時建議搭配250毫升的水,避免腸胃阻塞。

 

(2) 止瀉劑

適用於腹瀉型腸躁症,可以抑制腸道蠕動,加長食物停留在腸道的時間,減少腸道排出的液體量,改善腹瀉的情況。而混合型腸躁症患者,必須遵守醫師指示用藥,以避免便秘的副作用加劇。

 

(3) 抗腸痙攣藥物

用於放鬆腸道平滑肌,改善腸道蠕動,緩解腸躁症患者腹痛、腹脹的症狀。

 

4. 認知行為治療 CBT

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,而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建議,腸躁症患者無法透過藥物改善症狀時,可以嘗試進行認知行為療法。研究發現,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患者,相較於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,症狀緩解許多,焦慮以及抑鬱程度也大幅度降低。主要是因為當慢性疾病影響生活品質時,患者容易有負面情緒及想法,這對於病情控制毫無益處,若利用認知行為治療,導正患者的負面思想及行為,反而能有效的改善腸躁症病況。

 

文/謝昕樺   圖/楊豐名

※ 相關文章